為什麼不可說?
雖然《道德經》開頭就說:「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」克里希那穆提也說:「形容詞絕非形容之物」,佛也說:「不可說,不可說。」我們還是要試著去探索一點點看看,為什麼不可說?
是不是因為境界的不同?
佛、菩薩、阿羅漢在三界之外。
接著三界內是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。
然後六道有天道、阿修羅道、人道、畜生道、餓鬼道、地獄道。
那麼現在用人道的思想語言,要去描述不同境界的情況,時空的差距應該非常大,所以克里希那穆提才使用探索、覺察、冥想……。
我們從《一枕黃粱夢》的故事中瞭解一些境界差距。
呂洞賓在唐會昌年間,奉父母之命,前往長安赴試。
有一天,遇到一位修士。修士要他一起修道,呂洞賓因當時還想求取功名,所以沒有答應。但是兩人還是交成了朋友。
修士和呂洞賓住在同一家酒店,修士還親自下廚。當修士正在用黃梁燒飯當時,呂洞賓就看修士給他看的仙書,看著看著突然覺得很睏想睡覺,於是枕在仙書上睡著了。
睡夢中他看見自己考中狀元,當了高官,娶了兩個漂亮妻子,生了幾個小孩,小孩長大各婚各嫁,子孫滿堂,一家人和樂融融的過了40年。後來又當了丞相10年,但是卻在無意之中犯下重罪被抄家,家破人亡之後,剩下他單獨一人流落荒郊野外,無限淒涼!他正在歎息人生無常的時候,夢忽然醒了,他爬起身看修士鍋裡的黃梁都還沒煮熟呢!
修士見他睡醒了,吟了一首詩:「黃粱猶未熟,一夢到華胥。」
呂洞賓很驚訝的問:「難道先生知道我剛剛的夢境?」
修士說:「你的夢浮浮沉沈,有榮有辱,五十年光陰就像一剎那,得到了沒什麼好高興,失去了也不值得悲傷,人生其實就是一場夢。」
呂洞賓從這個黃梁夢中受到啟發,決定放棄對功名的追求,拜為修士為師,學習仙術。
這個仙人夢中的一剎那,已是人間50年,就是仙人的境界與人間的時間差異。
我們回頭看看「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」用人類的思想語言解釋的,就不是「道」了,因為「道」是超越人類思想語言的境界。
所以形容詞只是盡可能的去形容,但是形容的仍然不是形容物,因為境界不同。
所以佛曰不可說,也就是佛的境界,不可以用人類的妄想、執著進行解釋,除非用超越妄想、執著的徹底覺察……。
有了以上的覺察,知道前面的《開始即結束的實相》以及《向未知出發》只是指向月亮的手指。
留言列表